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Recent

數據載入中...
首頁
【高教深耕】「華夏南勢在地紮根」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
計畫緣起 校山守護 生活地質 中和庄溯源 滇緬聚落 媒體報導 相關連結

 

計畫緣起

        本校地處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位於臺北盆地西南隅,南依南勢角山(烘爐塞山),西接牛埔頭山,周邊是屬於有高低起伏之丘陵及礫石台地地形,自然環境豐富,並有規劃完善的「圓通寺越嶺烘爐地登山步道」,為新北市熱門的踏青地點之一,也是學習的最佳場域。本校鄰近社區是深具特色的滇緬泰僑聚居之大型文化聚落,在現今國家新南向政策下,此為本校獨特的利基點,正可據此發展「在地文化、國際學習」之社會文化教育及社區服務的理念。此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亦與本校比鄰而居,地調所近年來竭力提升民眾對地質的認知與利用新科技推廣地質教育等地方轉型之成果相當豐碩,本校可藉地利之便加強與地調所之教學研合作交流,針對本校師生及南勢角社區居民進行實質的生活地質與環境教育,由校園扎根到鄰里推廣,善盡學校社會責任。
        本計畫預期將南勢角地區(華夏科技大學-烘爐地-圓通寺三角區)型塑成本校師生與社區居民教與學的場域,讓學生以社區文史、人物、自然環境為師,進行廣泛多元的學習,並協助學生體認社區參與式學習為個人盡公民責任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另與地方組織(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合作經營社區講堂與社區學習據點,辦理座談、講座、小型工作坊,熱絡大學與地方共學氛圍,由「華」夏科技大學「發現並顯現」南勢角的美好特色,聯合「地」質調查所的資源在地扎根齊步走。
 
107-108年度執行成果圖示
 
 

校山守護

校山認領:建立本校師生對南勢角社區的在地認同感,以及專屬於華夏師生的特色傳統

本校地處第16號小百岳南勢角山及牛埔頭山周圍,追溯本校校史歷程,發現過去本校學生課外活動與社區周邊景點如圓通寺、烘爐地多有連結,如辦理「圓通寺路跑」、「烘爐地健行」等活動。為延續傳統建立華夏師生的特色傳統「校山巡禮」,將第16號小百岳南勢角山及牛埔山列為本校校山,讓每位華夏人都必經「校山巡禮」登高望遠,型塑一個屬於華夏的校園精神及傳統,激發師生認同感。
除了校山巡禮外,j為深化「校山巡禮」的意義:帶領師生深入校山長期蹲點作田野調查,包括定期巡視、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步道現況紀錄…等,累積自然生態、文史資料建立知識庫,以作為社區參與的基礎,繼而擴大社區學習的行動。
 
  • 108年12月30日「校山手護-以大地為師, 烘爐地步道手作維護體驗」行動
在東北季風的嚇唬下,我們依然幸運的順利完成步道學的重頭戲~校山"手"護--外挖子山手作步道維護活動。下午1時同學們準時集合完畢,第一要務先進行工具使用及操作安全講解,接著人手一工具:寬鋤/窄鋤/鶴嘴鋤/10磅大槌/3磅小槌/十字鎬/鐵撬/畚箕/運石網袋等,一行30人上到外挖子山!外挖子山山徑保有原始自然環境,主要步道問題為舊有陡坡木階梯崩塌下陷毀損且鋼筋裸露,不易行走且有遇雨濕滑的風險。因此,本次主要任務則是擇三處陡坡重新設階維護,首先步道講師帶領學生就地取材,收集各式大小的石頭,利用人龍團隊運石,接著分成三小組各自施作。由步道講師先示範操作,接著由學生們嘗試親手挖土埋石調整定位夯實...一步又一步的完成今日亮麗的成績單~~著實的發揮團隊合作與實在肯作的精神...小編們在旁側拍錄影都覺得好欣慰與感動~給今天參與的大家按個讚!!
  • 108年5月30日「校山手護-以大地為師, 烘爐地步道手作維護體驗」行動
經過了一連串的室內課及步道資源踏查戶外課的學習, 今天(5/30)下午是我們的步道學重頭戲--步道實地施作維護的體驗活動。從施作工具使用及安全的講解開始,攜帶工具走上學校後山烘爐地步道登山口,接著同學們分組收集現地石材及倒木段木,同心協力運送長達4米多的樹幹做路緣護坡,搬運大小不同的石塊作石階,也將坍塌凌亂的舊石階拆掉重新堆砌成平整石階。
二次短短時間的維護,咱總計整理維護了15米的步道鋪面。雖然施作進程緩慢,但相信認真參與的同學們想必都能感受體驗過程中的PeoPo及完成後的成就感~ 謝謝大家今日的認真投入~
 
工具使用及安全的講解 攜帶工具走上學校後山烘爐地步道登山口
攜帶工具走上學校後山烘爐地步道登山口 施作工項內容及程序說明
同學們分組收集現地石材及倒木段木,同心協力運送長達4米多的樹幹做路緣護
搬運大小不同的石塊作石階
將坍塌凌亂的舊石階拆掉重新堆砌成平整石階。
林蔭下大家奮力的身影令人感動喔~
下課了, 同學們在自己親手鋪設維護的步道上合影~
完工圖-路緣護坡 完工圖-砌石石階
完工圖-砌石石階 完工圖-路緣護坡
  • 108年4月27日華夏科大攜手德州儀器員工「外南勢角山走讀淨山守護」行動
   
  • 107年4月25日華夏科大教職員工「校山巡禮:烘爐塞山南勢走讀守護」行動
  上午8時參加活動的師長與社區民眾報到
本校周邊芳鄰機關團體代表上台致詞 各界代表簽暑華夏南勢在地紮根守護行動
出發前大合照~華夏南勢在地紮根GOGOGO! 起步走~來到登山口
導覽點-眺望北二高安坑處及挖仔子山 導覽點-眺望北二高安坑處及挖仔子山
第三導覽點--順向坡及風蝕地質 忘憂亭眺望臺北盆地, 大屯山系, 新店溪與大漢溪等地貌
烘爐地步道與觀山步道叉路平台合照 南勢角山三角點302M-忘憂亭空拍
到達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廣場合照 南勢角山三角點302M 地質講解

 

  • 107年5月12日校慶守護貼活動
為讓師生及社區居民更了解計畫內容,於5月12日本校校慶時擺攤推廣並進行「計畫海報展」、「守護貼」、及「印象南勢角.中和庄」活動.
學生熱烈參與-在地圖上尋找自己的家 或 守護地
師長帶頭起步走
社區居民逗陣來守護

 

 


 

生活地質

計畫目標將南勢角地區型塑成本校師生與社區居民教與學的場域,並與本校芳鄰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合作推動在地環境教育,讓學生與居民以社區文史、人物、自然環境為師,進行廣泛多元的學習,由校園扎根到鄰里推廣實質的生活地質與環境教育,善盡社會責任。
 
  • 107.4.23 與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簽屬合作交流備忘錄MOU
當日簽屬儀式邀請到中和區周慶珍副區長、中和區公所周慶珍副區長、地質調查所各組科室長官、中和區民意代表江永昌立委團隊陳錫財秘書、游輝冗議員、邱烽堯議員團隊張凱祥秘書、南勢角學園夥伴學校代表蘇國華主任、中和區華新里楊錦煌里長、正南里游滿堂里長、忠孝里呂秋東里長、華新街商圈發展協會梅綱毅理事長、丁天柱總幹事、中和庄文史協會黃政瑞理事長、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袁威五協理及邱穗明組長等各界貴賓蒞臨觀禮、指導。
中央地質調查所曹恕中所長, 陳校長相譚甚歡 中央地質調查所曹所長與陳校長互換名片
曹所長表達雙方合作推廣地質教育的意義 中和區公所周慶珍副區長蒞臨指導肯定本校深耕中和庄
本校陳錫圭校長致詞歡迎貴賓蒞臨 中和庄文史協會黃政瑞理事長樂見本校華現南勢角之目標
緬甸歸僑協會丁天柱總幹事熱情表達與我校共創南勢角 華新里錦隆里長活力無限服務里民並樂與我校合作
南勢角學園伙伴學校代表竹林中學蘇國華主任 雙方簽屬合作交流備忘錄


 

  • 107.4.16-6.30「臺灣地質美景攝影展」
為呈現臺灣地質之美,透過攝影美麗的影像認識國內的地質公園、特殊地形、地質現象等自然地景,特展出「臺灣地質美景攝影展」,藉此讓本校師生及社區民眾接觸與發現臺灣大地之美,進而共同守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產。 展覽日期:自107年4月16日至5月20日(週一至週五8:10-21:10,週六10:00-17:00,週日不開放)。
開幕茶會
校外高中職學生到校參觀
惇敘工商建築科學生參觀台灣地質美景攝影展留影  
   


 

  • 地質知識學習站」
為擴大地質知識流通,展示地震與斷層相關地質、環境與防災書刊、影片及其他產品知識,已提升地質知識能見度,帶動地質閱讀普及化,舉辦「地質知識學習站」,以引導師生瞭解生活與地質之關係。展覽日期:自107年4月23日至12月31日(週一至週五8:10-21:10,週六10:00-17:00,週日不開放)。
   
本校通識課程學生參觀
校外高中職學生到校參觀
惇敘工商建築科學生參觀地質美景攝影展與知識學習站
大誠高中建築科學生參觀地質美景攝影展與知識學習站  
 
地質志工小隊蒞校參觀  

 

  • 地質, 環境與生活」講座
地質科學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涵蓋範圍包括食、衣、住、行,甚至是育樂,可以說無所不在,無處不用。為擴大地質知識流通,引導師生瞭解生活與地質之關係, 特開設「地質, 環境與生活」講座。自9月13日起至1月3日計14場。
 

 

2018地質嘉年華 - 踏近燕巢泥岩-分享地質感動   
本校圖書館同仁於11月11日赴高雄燕巢阿公店水庫參加中央地質調查所2018地質嘉年華合作單位支援知識分享站活動,介紹本校與中央地質調查所合作交流內容,以及華夏南勢在地紮根計畫中合作推廣地質教育及滇緬聚落文化的實行方式與成果。
 
   
   

中和庄溯源

為了探索及發展中和庄地方特色,本校從在地歷史出發,於107年7月9日起至12日規劃辦理一系列「中和庄溯源」及「社區資源調查」學習工作坊活動,透過知識分享、討論與實地踏訪,帶領師生及社區居民認識中和庄,期能共同創發學校教學與社區參與的各種可能性。

 

「中和庄溯源」學習工作坊                                                                                                                                 

中和庄,為1920年至1945年間的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隸屬台北州海山郡,就是今新北市中和區及永和區(合稱雙和地區)。由於外來人口的移入與都市開發,生態環境與人文歷史地景快速流失。不論你是土生土長的中和庄人,或是因工作、學習與旅遊的長短期過客,你可曾認真凝視過這片土地的人事地景物呢?  請跟隨我們中和庄溯源的腳步吧!

7月9日首登場的工作坊講座「中和庄溯源—古今往昔中和庄」,由中和庄文史協會黃政瑞理事長講解古今往昔中和庄人文歷史大小事,邀集學校周邊社區居民、該校師生約60人參與。從林成祖拓墾擺接堡、漳泉械鬥、民變到枋寮老街、霹靂宮、廣濟宮、福和宮的廟宇歷史,不時綴以台灣俚語俗諺幽默典故,讓在座的師生與社區居民聽後有豁然明瞭之感

107/7/09(一)9-12時:古往今昔中和庄                    講者:中和庄文史協會理事長 黃政瑞

7月12日帶領50名社區居民及師生走讀圓通寺登山步道,透過專家解說、沿線實地走訪探索牛埔山系自然林相、人文景觀以及圓通禪寺古剎的歷史淵源、建築之美,並驚艷昔日大名鼎鼎的中和八景之一「壁湖怪石」,參與學員深刻感受在地中和庄資源如都會中珍珠翡翠的珍貴。

107/7/12(四)9-16時:踏溯中和庄:圓通寺步道自然生態巡禮          講者:復興國小自然科退休老師 吳恆毅
自校門口出發-->華新街(緬甸街)-->興南路二段34巷出發-->國勝嶺登山口-->走讀至圓通禪寺
107/7/12  13-16時圓通禪寺人文歷史導覽   講者:中和庄文史協會黃政瑞理事長


「社區資源調查」學習工作坊                                                                                                                             

透過社區資源調查作為深耕在地的基礎,在參與資源調查的過程中,不但可以重新認識鄉土,亦可透過共同參與學習,喚起對土地的認同感,並進一步凝聚社區意識。

 107/7/09(一)9-12時:資源調查及調查工具的使用操作            講者: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陳朝政, 潘建宇
   
 

南勢角滇緬聚落

 

   南勢角滇緬文化故事地圖

本校鄰近社區是深具特色的滇緬印泰僑聚居之大型文化聚落,為了讓本校師生能全面的、有系統的認識與關注,特辦理系列課程與活動以增進師生與此文化聚落的華僑移民的互動參與,並期能凝聚南勢角滇緬印泰華僑移民對在地的參與認同感。

此外,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踏查學校周邊鄰里(南勢角滇緬聚落)探索人文歷史采風,將分組踏查範圍繪製成地圖(手繪、數位地圖),在繪製過程中引領學生蒐集、閱讀、彙整、內化後以地圖呈現,增進對南勢角地區滇緬聚落的認識。
從發現生活空間到繪製地圖
社區資源調查工具APP介紹與操作
滇緬聚落移民史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故事分享
「南勢角滇緬聚落故事地圖」繪圖
   
 

 

  •   在緬甸街遇見蘇格貓底東南亞書車   
   

 

  • 緬甸街導覽 

 

  •   107.10.27 緬甸街點燈節活動
  •   107.11.12 緬甸街導覽
  •   107.11.20 緬甸街導覽-教職員
  •   108.12.14 緬甸潑水節
  •   108.12.14 緬甸潑水節

 

 

 


 

媒體報導

歡迎點閱追蹤     華夏南勢在地紮根 Facebook粉絲專頁
2021-10-05
2021-10-05
2021-10-05
2021-09-30
2020-10-31
2020-10-28
2020-10-16
2020-10-08
2020-09-17
2020-07-11
2020-06-04
2020-05-26
2020-05-07
2019-12-02
2019-10-18
2019-10-16
2019-10-15
2019-10-15
2019-09-23
2019-08-08
2019-05-20
2019-04-27
2018-10-22
2018-10-24
2018-10-14
2018-07-14
2018-07-13
2018-07-13
2018-07-10
2018-07-10
2018-07-10
 2018-05-05
 2018-05-02
 2018-05-01
 2018-05-01
 2018-04-27
 2018-04-26
 2018-04-26
 2018-04-24 

 

 


 

 
相關連結
 
 


 

瀏覽數